头条焦点:中国益生菌市场主要供应商占比 益生菌行业国产替代发展趋势分析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人体、动物体内有益的细菌或真菌主要有:酪酸梭菌、乳杆菌、双歧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目前世界上研究的功能最强大的产品主要是以上各类微生物组成的复合活性益生菌,其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工农业、食品安全以及生命健康领域。
中国益生菌市场主要供应商占比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的益生菌产业开发落后欧洲、日本等地区约15-30年,正式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但进入21世纪后,国内益生菌市场呈现奋起直追的态势。国内益生菌原料占比最大为美国杜邦(50%)与丹麦科汉森(35%)两家公司,约占国内整体原料市场85%,其余厂商约15%。国内厂商中,年产能及产值在千万规模以上的公司主要有江苏微康生物、北京科拓恒通、河北一然生物、上海润盈生物四家公司。益生菌膳食补充剂方面,我国市场依旧主要由外资品牌占领,大量外资品牌选择避开需要“蓝帽”申请的药店渠道进入电商国际平台进行销售。
消费升级下,差异化的益生菌产品将更受欢迎。以发酵乳制品为例,我国人均可支配的收入提升传导到乳制品消费端表现为居民对乳制品的保健功能与种类多样化提出更高要求,我国乳制品消费即将进入以“档次高、品种多”为特点的成熟期。市场上普通白奶销售受挫,酸奶、含有活性益生菌的乳饮料销量持续上升,酸奶引申品类中的发酵果蔬汁、发酵植物蛋白饮料等创新产品出现良好增长势头。
“重基础、轻应用”是当前益生菌行业发展的一大瓶颈。通过知网检索“益生菌”,中文期刊有9541篇文献,关于产业应用的文献约6%, 超过90%的文献是基于基础理论研究的。调研显示,益生菌生产技术研究方面,菌株的稳定性为益生菌生产技术领域关注的重点,其占比为72.54%。此外,益生菌与特殊人群相关研究缺乏,检测技术成为亟需攻克的技术难题。从目前国内外益生菌的发展来看,很多国内外的学者在对微生物的基础理论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从研究到市场应用的过程中往往都会经历一些大胆的尝试,在应用实践过程中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从益生菌产品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受的过程上也让市场出现了一个稳步的发展局面。
当前,各网络平台上关于益生菌产品的宣传和销售都很火热。在某短视频平台,输入“益生菌”后首先弹出的关联词是“益生菌畅销榜第一名”;在某社交平台,有关“益生菌”的分享帖已超120万篇;在某电商平台2022年“618”购物节时,仅10分钟,其益生菌品类成交额就同比增长518%……可见人们对于益生菌产品的关注和需要。
据了解,益生菌产品功效及消费者期待的功效越发五花八门,除了肠胃消化健康、提升免疫力,还包括体重管理、美容护肤、改善睡眠、保护情绪等。益生菌的应用场景也逐渐扩大,从乳制品、补剂进一步拓展到零食、护肤品、口腔护理产品等,引起消费者追捧。
基于此,很多企业积极抢夺益生菌这一市场风口,催生了一批新消费品牌企业。天眼查App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3000多家益生菌相关企业,其中45%的企业成立于5年内。部分益生菌品牌通过创造新概念来吸引消费者,诸如“xx烦恼就选它”“一片顶10杯酸奶”“更适合中国人的益生菌”等。同时他们还给益生菌产品配以时尚感的包装,以促使消费者在社交平台晒图和“种草”,吸引了一大波流量。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2028年益生菌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显示:
益生菌行业发展已进入新阶段:1.0时代(2019年以前),国内以进口益生菌成品和加工乳制品为主,功能和应用场景单一;益生菌2.0时代(2019年底至2021年),我国加快引进国外菌株加工产品;来到益生菌3.0时代(2022年以后),消费者个性化和功能明确的需求成为益生菌行业国产替代的新机遇。
益生菌行业加速国产替代发展机遇
日前,中科微智创始人、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博士、中国肠道大会智库专家段云峰博士在中国肠道大会上表示,随着国内对益生菌研究不断深入,益生菌应用日益广泛,在下游需求的拉动下,我国的益生菌市场规模保持稳健增长态势。段云峰认为,消费者多维度需求将推动个性化、差异化和明确的功能成为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例如,除了传统的解决肠胃问题外,目前,行业也有围绕免疫调节、情绪调控和女性健康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中科微智的细分赛道聚焦在以母乳源菌株解决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身高和骨健康问题、孤独症、多动症和过敏等问题。
2017 年我国益生菌市场规模为 553 亿元,预计 2022 年将达到 1065 亿元,近五年的增长率均在10%以上。然而,围绕益生菌在儿童领域的研究属于尖端科学,益生菌菌粉市场品牌优势突出,我国益生菌原料菌粉目前以进口菌粉为主,特别是用于儿童的菌粉。国内益生菌企业研发的菌种主要分离自中国人的肠道菌群和中国传统的发酵食品,所以更适合中国人肠道菌群特点,国产原料菌粉有望凭借这一优势逐渐取代进口益生菌菌种。段云峰介绍,益生菌菌株是益生菌行业上游竞争的核心,目前我国益生菌上游市场主要份额仍归属于国外企业。因此,中科微智从创立之初就重视核心菌株研发,创立了“菌肠脑轴实验室”,并拥有独立自主的核心菌株研发能力和中华母乳源菌库资源。
从应用端来看,当前,国内益生菌主要应用于乳制品、药品、保健品、动物用益生菌等领域。根据中国保健品协会数据,其中 72.40% 的益生菌应用于乳制品,10% 的益生菌应用于动物用益生菌领域,9.45% 的益生菌应用于药品、冲剂,6.5% 的益生菌应用于保健品领域。
2023年益生菌市场发展现状调查
2022年5月,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发布《益生菌食品活菌率分级规范》,对益生菌食品中的益生菌活菌率进行了分级;2022年6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牵头制定《食品用益生菌通则》,要求食品用益生菌和含益生菌食品均应标示菌种的中文名称和菌株号、应标示在保质期内的益生菌活菌数量等。
但记者在线上平台和线下药店中看到,有很多在售的益生菌产品均未按要求明确标注。很多益生菌产品仅罗列菌种而没有菌株号,还有的产品仅标注出厂时添加的活菌数,或模糊地标注“添加量”“含量”,产品货架期内的活菌数量普遍成“谜”。
针对益生菌市场存在的问题,各地市场部门不断加大监管力度。2022年6月,浙江省余杭区市场监管局对某文化公司在直播中夸大宣传普通食品益生菌有保健和疾病治疗功能的广告违法行为作出罚没50.25万元的行政处罚。上海、四川成都、广东高州等地也都曾因益生菌产品存在问题对涉事企业作出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目前市场火热,很多益生菌菌株在没有临床数据支撑下,就趁着风口投入市场,导致行业内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功效也难以印证。北京嘉维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说,当前已有的《益生菌食品活菌率分级规范》和《食品用益生菌通则》属于团体标准,并不具有强制性,需尽快制定国家标准,规范益生菌市场,提高产品准入门槛。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建议,要进一步加强监管,明晰主体责任。尤其线上平台,相关部门应加强网售益生菌产品监管执法跨地域跨部门协作,提高监管实效。同时,社交电商平台也应对相关分享帖仔细核查,做好“推广”“合作”等标记。
《2023-2028年益生菌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关键词: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
作者:盘和林(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
怡康泰工程集团(08445)发布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业绩,该集团期内取得
新奥股份与切尼尔能源签署20年LNG购销协议打造天然气产业智能生态运营
决赛现场激烈角逐。(黄丹凤摄)昨日,集美区“学思践悟二十大,踔厉奋
2023年06月27日,共有2只债券的中债隐含评级遭遇下调
6月27日,安信价值精选股票最新单位净值为3 844元,累计净值为3 844元
魔兽世界是一款由暴雪娱乐开发并运营的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而魔
金融壹账通美股跌32 68%
文丨王明编辑丨高雅2023年年初至今,在上市和待上市家居企业中,已出现
选专业事件发酵!张雪峰曾称每年仅讲课就能挣几百万
当下关于宏碁KG241Q显示器评测,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不是很了解吧那么下面
今日走势:顾地科技(002694)今日触及涨停板,该股近一年涨停2次。异
又到一年毕业季,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2019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四朵“小
日前,红魔手机官方表示将会在7月5日15:00举行红魔8SPro系列电竞旗舰新
现代快报网是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旗下的现代快报倾力打造的江苏新闻门户
新车在颜值与用户体验上全面升级,从名字上就能明显感受到这次荣耀版的
吃什么食物不会发胖1、经常吃全谷类的食物,不易发胖。可以适当的吃一
买房提取公积金应该是所有交公积金的人都知道的,可以缓解一定的资金压
武汉:国家级龙头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四---6月26日,记者从武
流放之路是一款受到众多玩家喜爱的游戏,在积极探索各种玩法内容,随之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端午节每年端午创意海报数不胜数今天给大
创信国际(00676)发布公告,基于对集团截至2023年5月31日止五个月未经审核
生意社获悉,6月27日中燃宁波地区燃料油180cst自提低硫报价4950元 吨,
“读博期间,我的想法就是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移动通信方面,紫金山实
Copyright 2015-2022 亚洲酒业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